近年來隨著辣椒種植面積的擴大、辣椒生產管理是當前最主要的問題。特別是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出現加上辣椒管理方法的粗放,辣椒病害是辣椒高產的主要障礙。下面就具體結合辣椒生產的實際情況談談辣椒苗期采用農藥殺菌劑的綜合管理方案,供大家在實際生產中應用。
丙新生殺菌劑
苗期主要病害:
生理性現象:辣椒燒根、漚根、燒苗、閃苗和悶苗。
真菌性病害:猝倒病、立枯病、疫病。
辣椒生理性病害
1、辣椒燒根的發生與防治:
發生原因:發生燒根時,根尖變黃,不發新根,前期一般不爛根,表現在地上部生長慢,植株矮小脆硬。燒根輕的植株中午打蔫,早晚尚能恢復,后期由于氣溫高、供水不足,植株干枯,似青枯病或枯萎病,縱剖莖部未見異常。
防治措施:苗床應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氮肥使用不得過量。肥料施入床內后要同床土摻和均勻,整平畦面,使床土虛實一致,并灌足底水。播后覆土要適宜,消除土壤燒根因素。中午注意苗床遮陰,促使增生新根。
2、漚根的發生與防治:
發生原因:辣椒苗漚根是苗床土壤濕度過高,或遇連陰雨雪天氣床溫長時間低于12℃、光照不足、土壤過濕缺氧妨礙根系正常發育、甚至超越根系耐受限度,使根系逐漸變褐死亡。
防治措施:防治漚根應從育苗管理抓起,宜選地勢高、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段作苗床地。出苗后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通風換氣。夜間可加蓋草簾。條件許可,可采用地熱線、營養盤、營養缽、營養方等方式培育壯苗。
3、辣椒燒苗的發生與防治:
發生原因:多發生在氣溫多變的育苗管理中期。前期氣溫低,后期白天全揭膜,一般不易發生燒苗。高溫是發生燒苗的主要條件,尤其是幼苗生長的中期,晴天中午若不及時揭膜,實施通風降溫,溫度會迅速上升,當床溫高達40℃以上時,容易產生燒苗現象。
防治措施:經常注意天氣預報,晴天要適時適量做好苗床通風管理,使床溫白天保持在20-25℃。若剛發生燒苗,宜及時進行苗床遮陰,待高溫過后床溫降至適溫可逐漸通風。
4、閃苗和悶苗的發生與防治:
發生原因:揭膜之后,幼苗很快發生萎蔫現象,繼而葉緣上卷,葉片局部或全部變白干枯,但莖部尚好,嚴重時也會造成幼苗整株干枯死亡。因其“閃苗”現象是在揭膜后不久即發生的,好似一閃即傷一樣,所以叫“閃苗”。
防治措施:注意及時通風,從背風面開口,通風口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當床溫到20℃時,要適時正確掌握通風量,一般隨氣溫升高通風量由小漸大,通風口由少增多。
辣椒真菌性病害
1、猝倒病發生原因與防治:
發生原因:猝倒病病菌屬低溫病,最適生長溫度為15-16℃,最低為8-9℃,最高30℃。因此,早春苗床發病重。另外是苗床土壤帶菌和種子沒有消毒也有關系。
防治措施:加強對苗床土壤進行消毒、用40%多福千葉100克拌土進行土壤殺菌,同時做好種子的消毒工作,保持苗床的通風透光和合理的溫度及濕度。
2、立枯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
發生原因:床土帶菌是幼苗受害的主要根源。氣溫在15-21℃最易發病,在18-20℃發病嚴重。病菌通過水流、農具等媒體傳播。凡溫暖潮濕、播種過密、澆水過多、間苗不及時均易發病。
防治措施:加強對苗床的土壤殺菌及消毒工作、保持苗床合理的溫度和濕度。同時在幼苗4-5片葉時用40%多福千葉(10g)+農家寶(20g)兌水對苗床進行均勻噴霧、預防病害的發生。同時遇到持續陰雨天氣時、一定要及時到苗床觀察和做好排水工作。
3、灰霉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
發生原因:本病主要發生在苗期出真葉以后,特別是保護地,氣溫低、通風不良的情況下最易發生,是常見的苗期病害之一。在低溫高濕下最易發病,因此,早春辣椒苗床常成片發病。
防治措施:因此床內要保持較高的溫度和良好的通風條件,發病期應盡量控制澆水,降低床內濕度。徹底清除中心病株并噴藥消毒。發病前噴40%多福千葉(10g)或70%丙新生水分散粒劑(25g)兌水15公斤左右噴霧防治、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