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今年農作物病蟲害呈加重發生態勢!
今年草地貪夜蛾防控壓力高于去年
根據全國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網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預計今年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重大病蟲呈重發態勢,發生面積21億畝次,同比增加14%,對糧食生產構成直接威脅。從小麥產區看,條銹病、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從玉米產區看,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同時,云南江城等地已發現境外蟲源大量遷入,境內外蟲源雙重疊加,今年發生面積將進一步擴大。從水稻產區看,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兩遷”害蟲呈大發生態勢。
目前,小麥條銹病已在湖北、陜西、河南、甘肅、云南、四川、貴州、重慶等8個省份232個縣區發生215萬畝,為近10年來第三重發年份。草地貪夜蛾已在云南、廣東、廣西等西南華南秋冬種玉米種植區累計發生164萬畝,同比增加15%。農科院吳孔明院士分析認為,今年湄公河地區氣候條件利于草地貪夜蛾發生繁殖,后期境外遷入蟲源充足,境內、境外蟲源疊加,草地貪夜蛾防控壓力將明顯大于去年。
根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預計,2021年草地貪夜蛾發生區主要集中在黃淮海及以南地區。西南華南周年繁殖區重點撲殺境外遷入蟲源,控制當地危害損失,延緩北遷時間,減少遷出蟲源數量;江南江淮遷飛過渡區重點撲殺遷入蟲源,壓低過境蟲源基數;黃淮海及北方重點防范區加強監測預警,科學用藥防控,保障生產安全。
主要技術措施
生態調控技術:以草地貪夜蛾周年發生區和境外蟲源早期遷入區為重點,強化生物生態預防措施?茖W選擇種植抗耐蟲品種,同時在玉米田可間作套種豆類、洋蔥、瓜類等對害蟲具有驅避性的植物或在田邊分批種植甜糯玉米誘蟲帶,趨避害蟲或集中殲滅,減少田間蟲量。
種子處理技術:在播種前,選擇含有氯蟲苯甲酰胺、噻蟲胺等成分的種衣劑實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防治苗期草地貪夜蛾。
理化誘殺技術:在成蟲發生高峰期,采取高空殺蟲燈、性誘捕器以及食誘劑等理化誘控措施,誘殺成蟲、干擾交配,減少田間落卵量。苗期誘捕器進蟲口距離地面1—1.2米,后期則高于植株頂部15—25厘米,隨著作物生長,應注意調節誘捕器高度并及時更換誘芯。
生物防治技術: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護利用夜蛾黑卵蜂、半閉彎尾姬蜂、淡足側溝繭蜂等寄生性天敵和益蝽、東亞小花蝽、大草蛉和瓢蟲等捕食性天敵,在田邊地頭種植顯花植物,營造有利于天敵棲息的生態環境。在草地貪夜蛾卵期積極開展人工釋放赤眼蜂等天敵昆蟲控害技術。
科學用藥指導:在全生育期實施性誘防控等綜合防控措施的基礎上,根據蟲情調查監測結果,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進行及時防治。對于世代重疊、危害持續時間長、需要多次施藥防治的田塊,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虱螨脲、蟲螨腈、茚蟲威、乙基多殺菌素、氯蟲苯甲酰胺低風險農藥,注意輪換用藥或復配使用。
上一條: 銹病呈大流行態勢 | 防治銹病切莫大意,怎么能一問三不知?
下一條: 正確使用殺蟲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