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流行性病害來啦!跨區流行、突發性強、擴散迅速、成災頻率高!
小麥流行性病害,必須要引起重視!
當前,黃淮海等主產區小麥陸續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時期,也是小麥條銹病防控關鍵時期。小麥條銹病是典型的高空氣流傳播、跨區流行性病害,突發性強、擴散速度快、成災頻率高等特點。小麥受害后,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導致千粒重大大降低,嚴重發生年份一般產量損失30%~40%,甚至絕收。目前小麥條銹病已在9個省發生了1300多萬畝,是近10年來發生程度最重的一年。
小麥條銹。S疸)在小麥葉片或葉鞘上出現鮮黃色、橢圓形夏孢子堆,排列成行像縫紉機軋過的“針腳”一樣,后期表皮破裂,用手觸摸病斑,手上留下銹粉,嚴重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后期造成葉片干枯。重發生田嚴重減產或絕收。
小麥條銹病危害時間是2月上旬-5月,其中4月是小麥條銹病的高發期,最近隨著氣溫的回升,加上降雨偏多,在溫濕條件下,非常容易引起小麥條銹病的大面積發生!漢水流域、黃淮南部等病害已發生流行麥區,要打點保面、集中連片統防統治。黃淮海等可能發生流行麥區,要堅持“關口前移、治早治小”,嚴控發病中心,確保條銹病危害損失得到有效控制。
小麥條銹病在溫度濕度適宜的環境下,會迅速以此發病中心向四周傳播擴散,侵染未感病的小麥。如此循環會出現更多的發病中心,隨即向四周傳播,5天-7天的時間就可以讓整個小麥田塊發病,最上部的旗葉一旦受到感染,這一株的小麥基本就沒有產量了。因為小麥麥穗90%的營養物質都是由旗葉通過光合作用來提供的。所以在小麥植保策略當中,挽救旗葉是重中之重。
如何防治小麥條銹。
常用的殺菌劑有噻呋酰胺.己唑醇懸浮劑、戊唑醇懸浮劑、己唑醇懸浮劑、甲基.氟環唑懸浮劑、氟環唑.咪鮮胺懸浮劑等等。推薦使用保護治療產品:劍穗®或加穗®增產套餐,殺菌防病、治蟲控災、營養調控一并進行。
上一條: 玉米除草,不懼抗性,經典傳承,產品再升級!
下一條: 拓局迎變,蓄勢待發 | 2021年度峰極2號,千衛-S核心客戶招待會